《民生報》今天宣佈停刊,雖然這看起來理應是本日國內最大的新聞議題,但她不似論資歷、論文化深度均不及她自身的《中時晚報》,所獲得的注意篇幅。因而,她昏迷死亡的消息,淹沒在一片市長選舉、億萬豪宅內的大麻園、羅文嘉在美批扁、高鐵通車多方疑慮,甚至是金馬獎落幕多日後還迴蕩多日的「誰是金馬三醜」鬧轟轟的話題。

其實,早在去年夏天,從我那曾在《民生報》當過活動企劃、待過三年半(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的老姊,就耳聞了「民生報差不多快要收攤」的消息。不過據悉內容是,要先收《聯合晚報》,不行的話連《民生報》一起收,並且,連同聯合體系內的《經濟日報》都命運多桀。

事情總是超乎預料的,因此,中晚先一步倒,意外地讓聯晚有觀望的空間,成了「國內市場上唯一的晚報」,延長了壽命。不過,就像一個褲袋緊縮且多子女的擁擠家庭般,要保全右手,左手就得砍個幾根手指。於是,四大落合併為三大落,過去獨立在第四落的消費新聞合併到生活/文化新聞落分類,部份體育與影劇新聞資源也分別和聯合/星報共用。當然,這意味著,過去在都會或是市政/環境議題上的專題報導一向別有用心的《民生報》,漸漸地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造本剪貼的俗爛消費產品新聞與拉不到廣告下的置入性行銷。

曾經,《民生報》是相當風光的一介報體,她快速在報禁後、房產與股市飆漲後的奢侈品比率大幅提高的新消費年代掘起,她有著和流行音樂共享大餅的年代(如當年的金曲龍虎榜),也有著和中華職棒第一波高峰年代熱潮相吻的蜜月期(正巧也正值我國中時期,一下課人人就圍著她的體育版看著前一天的職棒戰況紀錄),更在幾大報之外,首先嗅得消費新聞的操作性(無奈這也成為日後她每況愈下的敗因),以及極少數以一到兩個全版報導文化與藝術的媒體。

今天中午,已離開民生報七年的老姊打電話回家,我媽接起電話,「是不是要說民生報的事?」我媽說。

接著,就是聽她轉敘一些她還在民生報的老同事,今天整個從崗位上撤掉的事,下午開全體大會、晚上老董請吃飯。她也憶起一些過去民生報內部曾經的事,與上司辦報的想法。

於表面易顯的現況,翻開今天的民生報(可能已經好一陣子都是這種景象),除了頭版賣出了半版廣告外,以及幾個零散旅行社的小廣告,其他每一落都是滿滿的圖文報導,在已經大幅裁員的人力配置上,這種版面只嗅得一股稀釋與悽涼。

大成報、中時晚報、中央日報、星報、與民生報等媒體版圖重要性不一的日報相繼收攤,重點不在於「誰打死了他們?」(因為一般人總是相信在蘋果日報重型口感與八卦小報風味的襲擊下不支倒地),而是在新媒體竄起後(網路電子報的免費及易蒐性/電視新聞台的新聞即溶罐頭無限多次沖泡),傳統的平面媒體該如何尋求出路的議題。

這還複合了一堆新聞生態的問題,諸如新聞公關化/公關新聞化,國內向來缺乏快速回應且具深度的Daily view,有文筆的寫手與學者寧可寫副刊文章而不願論政問勢等犬儒心態,質與量今不如昔,面臨網路鏈結的部落格圈與搜尋引擎路網四通八達的年代,一來一往,除了蘋果與自由搶佔早餐店快速瀏覽市場,聯合與中時固守老報面子地位而生存,我們很難有一份專業的日報好好地生存,無論是財經或是運動。(如:工商、經濟…呃,麗台運動報還活著嗎?)

民生報的瓦解,下一個媒體年代才正在嘶吼與攪動著。這股新媒體潮流看似猶未可知,但可確定的是,她理當不會是什麼同體系中難看的可樂報與「小蘋果」爽報,也不是報業中大夥搶奶喝的捷運報標案,而是一種我們面對每天更迭的資訊下,需要著什麼樣的鏡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vo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