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的直接聯想應當是食慾不振,因為天氣炎熱研究吃食的關聯性不知何在,偏偏最近在中國就有此一現象,而且東南西北都會皆然,令人好奇理由。
一眼看去,北京暢銷書榜裡的「京味兒」、「老饕續筆」;上海的「精選百姓家常菜1688」;廣州與深圳的「清粥草頭咂咂魚」都是吃食主題書,至於香港暢銷書裡有「簡易食譜」,連新加坡也有「蔣家的私房菜」和「追源尋根客家菜」,唯一想得到是「舌尖上的中國」討論與影響力不墜。
目前分類:飲食 (21)
- Jul 21 Sat 2012 00:26
吃與書
- Feb 12 Mon 2007 11:15
我家門前有小吃,門後有館子
信義路敦化南路口捷運工地兩側,四維路上正好有兩家有名的義大利餐廳:SOWIESO跟奧瑞崗。
- Dec 19 Tue 2006 23:04
[轉錄]東北酸白菜、印度鳥窩餅
王思迅 (20061219)
時序一進入冬季,便是我們家開始做酸白菜的時候了。只要氣溫一低於二十度,母親便會取出每年使用的醃缸,為父親醃製酸白菜。複雜的工序和等待大自然發揮它的作用,往往到酸菜端上桌時,己經接近過年,所以年節時我們家必定會有的一道大菜就是酸菜白肉火鍋。
- Dec 13 Wed 2006 22:48
[轉錄]飲食文選三則
張定綺 (20061213)
我母親那一輩的人上館子吃飯,喜歡點快炒的菜,理由是大火快炒非得專業用的加壓爐方能鑊氣十足,燜煮燉燒的菜只要花點時間,任誰都在家做得出來。輪到我當家掌杓,卻得了個鍋具殺手的封號,因為每年總要燒黑幾個鍋子。每次我把瓦斯爐火轉到極小,便以為偷得半日閒,自顧去看書寫稿、擺弄其他雜事,待及想起那鍋食物,已是焦煙滿室。
- Dec 08 Fri 2006 21:30
[轉錄]蘿蔔
中時人間 20061203
里山上種了三畝地。萬里的山區多雨,日照少,土地貧瘠,小時候總覺得水田裡的稻子收成永遠都不如平地,人家一甲收成一萬斤,我們只收八千斤。如今種稻維生的時代已經過去,從前千畝梯田,只剩下滿山荒草,蘆花開遍。這幾年,留在山上的老人與歸田的年輕人開始轉種蕃薯,農事的規模雖遠不如從前,但荒山中重新墾殖的田地,確也消弭了幾分沒落清寂之感。或許是因為土質特殊吧,萬里與金山一帶所產的蕃薯味道特別好,售價往往是中南部蕃薯的一倍。
- Dec 08 Fri 2006 21:14
[轉錄]盆頭菜、舊香雞
愛亞 (20061207)
江浙館有所謂「盆頭菜」,是將菜餚烹燒多量,置放小陶盆、小鋼盆中,吃時裝小碟,冷食亦不損鮮香。
- Sep 03 Sun 2006 18:10
送行三所:高記、巧客哈克、川巴子
0902慧君即將赴英,在高記為她餞行。奶黃包、腐皮捲、蟹黃小籠包均有一定水準。奶油燉白菜雖香,肥厚不敢多吃。蝦仁水準不一,在腸粉者脆而不腥,在燉白菜者卻略咬即碎,頗有矇混之嫌。老店如此,令人不敢恭維。蒜燒大黃魚尺寸驚人。調味合宜,魚新鮮就很好吃。服務良好。飯後轉個彎,拐進巷內的巧克哈客。經典巧克力極濃,口感彷彿咬得出。定位清晰,貴但極有競爭力的一家店。地方甚小,數桌而已。
- Aug 19 Sat 2006 23:02
La Bettola
ppaper難得報導吃食,一見就有訪意。麵盤不貴,一百五上下,附公司湯、飲料,價位在這個地段算便宜。
- Aug 17 Thu 2006 20:56
[轉錄]舒國治談外食
住在何地來吃【舒國治】
- Jul 13 Thu 2006 10:29
[轉錄]尋找圓環小吃
【記者黃裕元/報導】
- Jun 11 Sun 2006 20:55
BONGOS
晏起。赴BONGOS。仁將約,列席者穎文、昶寰、琮亮、致楷、立修。席間鬼扯不斷。久雨之後天清日朗,心情愉快。步反,晚與爸媽共餐。薯條冷了膩,令人有不值價錢感。
- May 19 Fri 2006 21:56
信遠齋
下午探望外公、外婆。除水果外另購信遠齋滷味數件:熏魚、醬肘子、油燜筍、烤麩、雪裡紅等。外公見醬肉大喜,立取酒佐之。云:久未如此,今日享外孫孝心。我云:此亦不難,秦記不遠,包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