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近年來中印相繼崛起,由於它們人口基數大,而能源消耗的起點極低,加上它們進入能源供給市場的時間太遲,好東西早已給大國瓜分光,要掌握大量能源的難度極高,於是為了應付日增的需求,核能遂成了它們不得已的選擇。

因此,中印遂成了核能發電敗部復活的契機。一九七九年三哩島事件,一九八六年轍諾堡事故後,核能發電已冷凍了兩個十年,現在則是中國將在二○二○年止,新建廿七座或更多,而印度到二○二○年則將新建廿四座。但儘管新建核電廠快速增加,中國核電比例屆時只不過由百分之二點三增至百分之四而已。

除了中印之外,美英由於能源消耗太大,而美英又全球樹敵太多,能源安全已成了它們最大的隱憂,加以它們的溫室氣體問題嚴重,因而從前年底起,遂不得已將它們能源供給的光譜擴大,核電又被重新納入。二○○五年八月布希簽署的能源法案裡,即有鼓勵核電業者擴大投資這一項。美國目前運轉中的核電機組一○四座,佔全部發電的百分之廿。此外英國首相布萊爾也在最近宣布將對核電問題做政策辯論。

由於核電問題在鬆動,因此最近與其有關的商業已漸趨興旺。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鈾原料早已漲破每磅三十美元;許多個倫理性的投資基金,以前把核電排除在外,認為它違背生態倫理,但現在已告解禁。於是投資業者也開始為核電鼓吹,它營造出了反核電已過時的氣氛。但反核電是真的過時了嗎?這個問題還是大有商榷之餘地:

其一、包括中印英美等國在內,它們雖然彷彿是核電的新推手,但事實上是各有苦衷,因而核電是它們消極的選擇,而非積極的選擇。我們自不宜由此即遽而論定「反核電已過時」。

其二、迄至現在,歐陸的核電問題並未鬆動,仍堅守開發替代能源之承諾,到二○一○年替代能源將達到百分之廿二點一的水準。據了解,目前德國、西班牙、中國、紐西蘭都大手筆開發風能;日本則重點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vo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