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97?你對後97的定義是什麼呢?或者你認為後97的香港電影作品呈現了什麼有別於以往的特色呢?如果要找97相關的電影除了陳果的香港3部曲,許鞍華還有..忘了叫啥的導演,拍過2部97紀錄片[去日多苦].[念你如習]
葉偉信導的[茱麗葉與梁山伯]好像跟97無關,它只是走導演一向關懷與擅長[家與親人關係的建立]上...之前的[爆裂刑警]和其後[2002異靈靈異]也是..
許鞍華[千言萬語]是對香港漁家人口的弱勢權益與70年代抗爭運動的緬懷與關注
還是你的[後97]是指時間上的呢?就是97後的電影都算是後97...基本上我覺得香港導演的97斷代感好像並不太明顯..更明顯的反而是幾個導演的個人風格...徐克.許鞍華.馬楚成.葉偉信.陳果.杜棋峰&偉家輝的[銀河印象公司]...還有幾個知名演員(它們藉由電影的轉型)這方面去研究的話,會很容易上手..
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後97]現象,ash認為也可以歸納幾個點:
1.導演風格的轉型/品牌化,及風格成熟
2.數位特效運用
3.97前針對敏感政治議題的犬儒態度轉變>往"馬照跑.舞照跳"的想開的態度轉變
4.跨國拍攝或製作及跨國演員合作的風格成形/電影內容(尤其動作片)傾向把劇情中的衝突危機範圍國際化!!
5.演員的銀幕轉型(周星馳.劉德華等)
6.類型電影的成熟(文藝小品.武俠.動作.黑色會...等)以及類似好萊塢製作的形成
7.對香港城市的關懷加重加深.對住民的關懷觸角更廣
- Sep 13 Wed 2006 17:23
ash的回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