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芬
在這個豔陽高掛的季節,許多人想尋求心中片刻的寧靜時,都會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梁靜茹的「寧夏」。這首歌曲的創作人李正帆,當初的確是以「寧靜的夏天」為寫歌的出發點,而「寧夏」的創作地點,也真的就是在中國大陸的寧夏,歌的背後,有個溫暖的故事,如今李正帆娓娓道來依舊感觸良多。
李正帆在2003年5月去了一趟寧夏,這趟遠行,跟中國網通的「扶貧先扶智」計畫有關。當時這計畫援助全中國最貧困的學校—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王民中學,李正帆聽說之後,也決定接受邀約,親自前往該校拜訪。他從北京飛銀川,再從銀川經歷近兩天顛簸的車程,才踏進了王民中學的校園。
由於王民中學200多名學生平均要走上4、5個小時才能通學,因此所有學生都住在學校宿舍。李正帆形容:「這些學生每天的食物就是饃饃(大麥餅),只有幾坪大的空間,擠滿學生,他們分上下鋪躺著,每個人都只能側著睡。」看到這樣的情景,李正帆內心有著無比的衝擊,但他也感嘆:「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小孩子每天只要做兩件事,就是活著和讀書,沒受到外面世界干擾的他們,其實是最單純而幸福的。」
第2天,李正帆跟校長聊天時,一個小男生怯生生的送上一個了印章,「李老師,送給您!」這個印章是高原地磚所砌製成的,上面刻著「傳國于喜」4個大字。李正帆感動接下這份禮物,他順手摸口袋,發現口袋裡有著一把小小的瑞士刀,於是當場回贈給這個製作印章的王兵同學。「我跟他說,請他善用這把小刀實現雕刻夢想,也請他用這把小刀在這個印章刻字留名。」這個印章,至今都擺在李家最重要的地方,李正帆把它視為和王民中學的聯繫信物。
臨別前,李正帆一一和全校200多位同學擁抱,有的同學寫了小紙條給他,有的同學拆了鞋子的皮底,親自縫上圖案送給他,李正帆應邀為該校提筆留念時,他拿起毛筆,毫不猶豫的就寫下「淚水揉盡黃土地,炎黃種子耀王民」。
王民中學的教室外,原本有兩個大大的黑板寫著「相逢自是有緣」,李正帆凝望著天空,抓著粉筆就重新寫著:「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心裡頭有些思念,思念著你的臉,我可以假裝看不見,也可以偷偷地想念,直到讓我摸到你那溫暖的臉…」這首「寧夏」的歌詞,就是在他百感交集的心情下湧現,「當這些學生用濃濃的北方口音一起念出這些字句時,我在現場忍不住大哭了起來,好像把我累世的感動全都宣洩出來了。」
回到台北,李正帆的曲子也很快就譜寫出來。當時他在美國念書的女兒剛好回台灣,李正帆找女兒試唱Demo,這首兒童版的「寧夏」讓聽過的人都印象深刻,後來王民中學透過中央電視台節目的播送,聽到這個版本的「寧夏」時,全校師生也都熱淚盈眶,情緒沸騰。有著豐沛的創作成果,也有過曲折起伏的經歷,李正帆說,自從寫下「寧夏」後,他的創作也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創作不應只是關在家裡自我想像,外面更多的人生際遇,還等著我去刻畫感受。」
- Aug 04 Fri 2006 19:07
[轉錄]寧夏 有李正帆的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