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凱西。節錄、圖說:蘇菲亞。

深夜,我在中正機場等著一同前往歐洲的團員,團員名單上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很快地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女團員們旁邊有一位男性陪同,這些體貼地提行李、拿衣服、幫忙CHECK-IN的「送機者」在海關外的玻璃牆前,「依依不捨」地目送自己的女友或太太離開。我忍不住誇獎:「現在的男士真有風度,自己在台灣賺錢,而讓自己的老婆出國去玩耶」,團員瞄了我一眼,「並不是!他樂得自由兩星期,我叫他一起來,他死也不肯」。

台灣女生出走的十年風潮
從八年前我接觸旅遊業,一直就是以女性為主的市場,旅遊雜誌讀者群約女六男四的比例,尤其以25至45歲的女性是旅遊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這個世代的女性旅遊品味主宰了旅遊報導的走向,於是SPA按摩、異國美食、度假旅館、精品消費等取悅女性的報導篇幅攻佔了旅遊媒體。

越來越多適齡未婚的女性或者獨自參加旅行、或者呼朋引伴,把辛苦存的錢花在旅行上,每一年都犒賞自己一、兩次長途旅行。我偷偷地揣測,這其實是逃避社會壓力的一個管道,離開這個隱藏著父權至上的社會結構裡,藉機到異地喘一口氣。

多年前,我在紐西蘭遇到一個日本女生,她擔任海上獨木舟教練的助理,要幫忙整理獨木舟、在海上吹風淋雨,曬得又黑又壯,她說自己在紐西蘭旅行半年了,靠著一邊打工,一邊旅行,問她辛不辛苦,她回答「一點都不會,比在日本好,在這裡很自由」。

只有女生有夢想?
我以為到異地旅行,滿足對異域的想像,會是每一個人的渴望,不知道男性同胞為何總是缺席?女性旅人半開玩笑地說,「他們要存錢去買房子、車子,才能把美眉」,事實上,也有不少男性友人常對我說「我們要養家啊!哪像你能到處玩」(抱歉!最後那幾個字我常有意見)

台灣男性旅遊不管在國內外都屬少數,(不是洽公或經商、或是去越南下龍灣、海南島鍛鍊身體!)以至於每當看到自助旅行的男同胞,都會忍不住拍拍手,把他們列為珍奇的「保護動物」。

無形卻沉重的社會壓力不只制約住女性,也給男性塑造了刻版形象:他們必須擔負成家立業的責任,所謂的「成家立業」,大概就是「買房子、有車子、娶妻子、生養小孩」,每一個單項都是要付費的。只是現代的社會其實也變啦,女人也要辛苦工作,也要支付家庭的支出,幫忙付房屋貸款、付水電費瓦斯費保母費第四台費用…,所以如再用這個藉口搪塞,有些說不過去吧!

男性也要勇敢出走看世界
還迷信賺大錢把美眉的哥哥弟弟早該覺悟了,有錢有房子有車子固然吸引美眉(說錢不重要的女性跟說外表不重要的男性一樣可疑),但是真正讓女人傾心的還有別的更重要的質素。日本有一句俗諺「一氣魄、二多金、三外貌」把男人條件列等,最重要的是「氣魄」,這種氣質很籠統,包括視野、氣度、歷練,如果被美眉發現,你哪也沒去過,只是口袋麥克麥克,只會澎風吹噓,不懂風花雪月,不知道倫敦的霧巴黎的時尚紐約的音樂劇京都的楓葉,被當凱子與提款機的機率就很高。

女人正在擺脫纏小腳的侷限命運,努力認識外面的世界,充實自己的內涵,哥哥弟弟也要加加油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vo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