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1080期/金惟純
最近我給自己出了一項功課:假設自己不是台灣人,用一雙外來者的眼睛,重新看台灣,試著找出台灣獨特的魅力在哪裡?
因為這個緣故,日前在郭台銘長達五小時的婚宴中,我一直在想:如果這場婚宴不在台北,而是在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它還會是這樣嗎?它會有多麼不一樣呢?
然後我看到的是:副總統蕭萬長致詞時,特別提醒大家謝長廷先生也在座;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開玩笑說,致詞太長,會降低國民黨的支持度;張小燕誇獎操辦婚禮的郭台銘兒子,爸爸教得好,媽媽教得更好;新郎帶著半醉的酒意,在台上做伏地挺身,全場笑翻了起鬨;蔡琴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跟著一起唱;王偉忠面無表情的四處穿梭,把每一個細節的「感動」拿得恰到好處;上桌的「台灣小吃」,其實是中國南北口味融合六十年的結晶……。散場前,我問走在旁邊的林懷民「有何感想」?他說,這就是郭台銘。我說,對,但這也就是台灣。
沒錯,把這場婚宴搬到台灣以外的任何華人城市,它都不可能像這樣。它可能更豪華、更氣派、更精緻、更洋氣或更土氣,但都不可能這麼自然、豐富、有人味。
台灣的特色和魅力,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沉澱、醞釀出來的。從政治、經濟、文化到生活上,每一個發展階段都結結實實留下痕跡,無法速成,不能移植,更不可能複製。
不僅是這一場商場強人的婚禮,其實在台灣發生的每一件事,從總統的就職大典,一直到路邊攤小吃的風味,都很微妙的與其他華人城市不同。相較於「殖民地」遺風甚重的香港、新加坡,或政治掛帥後急速經濟掛帥的北京、上海,台灣在華人世界代表的,很可能是一種心靈深處的鄉愁和夢想。鄉愁,是因為台灣保留了最多傳統中國的人情味;夢想,是因為台灣在民主自由層次上的腳步早已遙不可及。(未完)
- Aug 05 Tue 2008 13:50
[轉錄]郭台銘婚宴的聯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